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Qik - 在政大開研討會 by shangtaiyu




主人有鍾蔚文老師 翁秀琪老師
客人有管中祥 史萊姆 龜 我和苦勞網
會到一半 鍾老師對現場有錄影向客人提出意願徵詢並致歉沒有一開始就詢問
我回答說:我也要道歉,我不但沒徵詢,而且已經live上傳網路囉 XD (本人首次使用這個符號 也要記錄之)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數位觀察三 以超連結為指標

Leonard在我參加了一個網路原生媒體「NewTalk 新頭殼」的開幕party後,立刻上網瀏覽了一下這個新媒體,發現了這個媒體的國際新聞相當數量的引用了「全球之聲 Global Voices」的網路新聞,可是卻沒有引用新聞文本內容中的超連結,作為一個網路原生媒體,這點疏漏讓這個媒體本質上還是傳統平面媒體的文本思維,放棄作為一個網路原生媒體應該靈活運用的強大工具,傳統平面媒體的電子報,因為第一手的報導文本非網路文本,轉載加入超連結很難執行,所以雖然刊載在網路上,嚴格上不能稱為真的網路新聞。
這個觀察其實可以拿來審視email 部落格....等等文本的撰寫,如果寫信 寫部落格不習慣 甚至沒有意識到使用超連結,其實只是把網路當成紙本的替代,並不能算是真正善用網路的寫作行為,超連結在這裡幾乎可以作為一個網路寫作行為的指標,仔細看看哪些部落客完全不用超連結,就跟分辨媒體文本一樣值得觀察,這也是一個數位落差的具體表徵,不是寫了部落格 辦了網聚,就真正的進入了網路世界,運用超連結是一種態度,把別人的智慧 已經存在的解釋,直接引用並連結出處,是網路廣義協同精神的呈現,彌平數位落差,請從練習活用超連結開始。
回顧我的超連結使用習慣,其實是從同儕處習得,特別是email,收多了使用超連結的信,自己也開始利用,然後是部落格的撰寫,與其落落長自己寫解釋一堆,一個連結就清楚明白了,用久了 上手了 就成了習慣。
我用超連結做指標,來判定媒體到底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也用超連結來分辨部落格是1.0還是2.0。

剛寫完就發現一篇簡直就是超連結的示範災難文
資訊無所不在,而災難也是:歡迎來到災難資訊時代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數位觀察二 自我觀察

2008年2月我收到第一份 Google Documents(文件),從此陸陸續續收到很多文件,但每一份文件我都是個旁觀的外人,因為我沒有實際參與其中的協同作業,換個說法,我或許還不知道如何自然介入協同作業,雖然發給我文件的人,或許早就把我視為協同的一份子,但自我的感覺,卻每每有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覺,前些時候,被拉進SKYPE的莫拉克聊天群組裡,就有一種猛一下被推進游泳池裡的感覺,對N世代來講再自然不過的事,對我來說,就是有很深的感觸和體會,尤其是我使用的語彙,跟大家是那麼樣的不同,維持原樣自己都有點覺得格格不入,跟小朋友依樣學樣感覺卻更奇怪,光一個「喇賽」就寫得我渾身不對勁,我想這也是一種數位落差,屬於精神和世代的落差。後來在gmail的群組裡,我又做了一件覺得稍有冒犯群組的行為,也是覺得怪怪不舒服,感覺需要「告解」,後來終於忍不住向史萊姆請教,他說「行為確有冒犯,但對行為致歉就大可不必,大家早都忘了,致歉反而會再度提醒。」看來屬於我的數位落差,除了科技還有文化層面,但我想,一回生二回或許就熟了,譬如「喇賽」,對我來說因為常用也已經從黑話晉升到俗文「話」了。
數位文化協會大概是我接觸最善用協同作業的組織了,也是我在最短的時間內經驗接到最大量的協同「文件」和被邀約進入最多「聊天群組」(每被拉近一個新的,就有闢室密談的感覺,如今在我心裡感覺密室越來越多。哈!還真是想太多。)或許有一天我就會鼓起勇氣找個文件進去協同作業一下,也或許有一天我會自己發個文件邀大家來協同作業一下,那一天對我提昇自己的數位水平,可能又是一個新的里程了吧!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賽格威 segway 遊夏威夷






實在覺得太炫耀,所以還要再張貼一些照片,讓羨慕的人更羨慕,回台北別打我。
帥哥是我的導遊兼專屬攝影師,當天只有我一人報名參加,團體遊變成私人專屬導遊,帥哥還在師大學過半年中文呢!
途中還碰到VW的聚會,一堆金龜車排排展示(結果採訪的新聞攝影機一直拍我,或許會上夏威夷的本地新聞呢)。
碰到一隊哈雷機車呼嘯而過(來不及拍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