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轉貼新聞稿 7/25 26兩天都在忙這個 寫得不錯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新聞稿 2009.7.25

「台灣政治2.0」研討會:解讀歐巴馬時代的網路政治
http://obama.adct.org.tw/

「政治2.0」研討會正式開始

7月25日起,為期兩天的「台灣政治2.0」研討會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正式登場。會中,主辦單位邀請到國內外專精於網路政治專業的貴賓,以及政府官員一同參與。與會來賓包括了歐巴馬網路競選顧問Gina Cooper、共和黨網路幕僚Jonathan Henke、哈佛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主任John Della Volpe以及美國公民行動人士Adam Green等人。而台灣各界人士亦踴躍報名出席這次難得的研討會,跨越藍綠光譜的政治人物如立委謝國樑、台北市議員簡余晏與市議員李新等人,均出席研討會與國外嘉賓交換心得與討論。

主辦單位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建煌表示,「網路工具的興起以及資訊科技的發達,帶給青年選民參與政治的空間以及政治革新的希望,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長期以來,關注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以及青年公共參與,因此,期待藉由本次研討會的過程與成果,帶動台灣網路民主的發展,並開拓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空間」。

另一主辦單位,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徐挺耀則表示,這場研討會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先進國家的網路公民參與發展經驗,帶動國內公民參與的風氣,透過網際網路新興服務的發達,以及網路社交工具的多元化及精緻化,鼓勵公民參與公共事務,打造台灣的數位公民社會」。

這次研討會主要以歐巴馬勝選經驗為討論課題,透過綜觀網路對政黨政治、國家選舉與政府治理帶來的各種變革,並參照國內政治環境與局勢,試圖尋找政府、政黨及政治人物面對網路趨勢,應即刻把握的機會與利基。

前共和黨參議院新媒體主任Jonathan Henke指出:「這是一個新的大眾傳播時代,透過網路傳達理念,也可及時的讓選民與議員甚至是總統擁有及時的互動。網路可以讓議員與總統獲得直接且立即的意見。而對於選民則形同與議員與總統面對面握手,直接的傳達訊息。 」

歐巴馬透過網路所獲得的小額募款總額之高史無前例,從競選、當選到就任後的每個階段,歐巴馬仍然不間斷地使用社會網路工具,直接與廣大年輕選民對話,也因為網路無遠弗屆、跨越國界的特性,間接使歐巴馬在國際間挾帶超高人氣,成為近年來全球聲望最高的美國總統。

向來以資訊科技為標榜的台灣社會,同樣關注此一潮流趨勢;政治人物或者錄製影片上網,或是親上電子佈告欄網站直接面對網友。更多的是撰寫部落格、參與社會性網路平台如推特、噗浪等的運作,進而意圖鞏固自己在這個新場域中的發言權。

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徐挺耀指出:「歐巴馬的網路政治參與經驗,跟一般台灣人對網路政治的理解不同之處,在於所謂的「網路政治」並非只是錄段Youtube影片,架個免費的部落格,在噗浪(plurk)中聊天說地,或是透過推特(twitter)累積訂閱者,比較facebook頁面中有多少好朋友這個層次。」回顧近來某些現象,這些工具性的操作經常令政治人物或其幕僚疲於奔命,但卻不一定能達到理想中的效果,也就是歐巴馬所立下的網路政治標竿。

徐理事長在會後,也針對這次研討會的議程與規劃表示:「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與美國多所不同,經驗無法也不必要完全照搬;但是歐巴馬的網路政治精神,卻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點,說明網路如何使公共參與與國家數位治理,成為可能。」

正值國內政治人物對網路充滿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現在,參照歐巴馬的第一手經驗,也許台灣的政府與政治人物,能對網路的力量有多一分了解與掌握。



國外講者介紹:

沃普 (John Della Volpe)
John Della Volpe 為哈佛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主任,觀察千禧世代溝通與輿論形成方式,並研究千禧世代與科技如何改變政治,曾參與四次美國總統選戰(包括前總統柯林頓),以及國內外眾多重要選舉,亦創辦Web 2.0策略公司 SocialSphere Strategies。並曾任卡西迪公關公司資深副總裁。

庫柏 (Gina Cooper)
Gina Cooper 為YearlyKos(現更名 Netroots Nation)創辦人兼前執行長,為網路政治先驅,促進公民政治與政策討論網路空間,該會議歷次舉辦皆創造話題,2007年會議匯集選人,2008年會議講者包括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與前副總統高爾,並在會場中使用 AsktheSpeaker.org 網站,讓與會者及網友投票選擇詢問議長的問題。歐巴馬競選期間,亦邀請庫柏參與科技、媒體及電訊顧問團,她後來加入電子政府及民主委員會。2008年總統大選期間,庫柏擔任CNN選舉評論員,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芝加哥論壇報等國內外媒體。她的最新公司 Project One Page 在政府與民眾之間搭起橋樑,激發政府治理的新想法,讓民眾直接與專家領袖接觸,專家領袖亦可獲知民眾想法。

喬納森漢克 (Jonathan Henke )
Jon Henke為科技政策聯盟Arts+Labs網路策略及通訊顧問。Arts+Labs為一家利用網路科技推動數位服務的NGO,合作伙伴包括 Microsoft、AT&T、NBC Universal 等知名公司。Jon Henke先前曾任職於多家公共事務與企業組織,並擔任共和黨參議院新媒體顧問,《國會季刊》形容他「率先推出國會內最成功的部落客延伸計畫,成為他人仿效對象」,文章散見於 QandO.net及TheNextRight.com。

亞當格林 (Adam Green)
Adam Green為「改變國會」(Change Congress)組織現任執行長,該組織由史丹佛大學教授Lawrence Lessig及知名選戰策士Joe Trippi共同創立,致力於改革美國國會改革選舉現況,以及改變國會受特殊利益影響的情形。先前Adam Green曾任公民行動組織MoveOn.org公民聯繫部門主任,以及紐澤西州民主黨州委員會公關主任。

只為吸引媒體 阿宅請勿抗議

採 訪 通 知
政治人物最近都很忙,不是忙選舉,不是忙治國,而是紛紛忙著當網友,想要跟鄉民博感情,暫時失去政治舞台的天王蘇貞昌、謝長廷…噗浪也就算了,居然還辦起網聚,把政治的勢力侵入了網際,侵入了阿宅心目中最神聖的領地,應該國事繁忙的馬總統,沒事想「在網路海灘上,築起對話營火」,以為宅女會像民女一樣檔不住他的魅力,個個撲倒沙灘上,沒想到上線不滿一天就被「女」網友抓包,為了讓他們了解不要把plurk、blog、網聚、影音上傳…只是當成新的造勢玩具,而要入鄉問俗,遵守宅界守則。
於是一場阿宅反抗軍全球起義的活動就串連起來,全球五大洲連遠到非洲的阿宅都透過網路串連來插旗。
要知道,阿宅出「門」不比同志出櫃簡單,為了宅領地被一群得了「網路焦慮資訊恐懼症候群」的政治和公眾人物入侵後,在宅界有宅神封號的「精神領袖」朱學恒的秘密企畫,並由社群網站funP執行串連行動,一場喚醒阿宅魂的活動,正式向阿宅們發出動員令。
「阿宅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阿宅一出門,改變全世界!」
725阿宅反抗軍誓師大會 又名千宅之夜
活動時間: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5:00開始報到
地點: 信義A13停車場 (Neo 19對面)

阿宅反抗軍誓師大會節目流程
5:00~5:20 鋼彈魂 - 巨型紙鋼彈展示 by小馬
5:20~5:40 Kop 熱舞帶動 (Confirmed)
5:50~6:20 動漫音樂演奏會 (J@PLAN 樂團)
6:30~7:00 艾青演唱 My Angel 等歌曲 (
7:00~7:30 [Cosplay] RL 反抗軍聯盟演出
7:35~7:50 Xbox Battle 對戰 (現場報名與主辦單位代表對戰Street Fighter 4)
7:50~8:00 Xbox優勝者頒獎 + 抽獎活動
8:05~8:15 宅。集中力 集氣熱身 (李昆霖 主持)
8:15~8:20 廣仲的心聲 (+前情提要)
8:20~9:50 宅。戰鬥力 朱學恒巡迴演講 2009總集篇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治國週記

「治國週記」預錄事件,如果讓事件自然發酵,可能要晚個一兩天才會被傳統主流媒體披露,但在我和朋友的主動「幫忙」下,提早到「治國週記」上線時間的當晚現形,等於開門沒見喜,反而踩到一坨屎,所以新聞更具鬧大的價值。
話說那個週六的晚上,大約九點鐘左右,朋友傳來噗浪上討論PTT鄉民拿到預錄週記檔案的消息,朋友的MSN線上剛好記者朋友都沒上線,問我這裡如何,當時只有T台主播的老公在線上,我趕緊立刻貼連結和說明請他轉告,還沒解釋完的當下,一個我們共同的T台新聞部主管剛好上線,於是我們兩人都轉向他爆料,所以T台就搶先作了獨家,然後我發現我民視新聞節目部的朋友也在線上,於是也告訴了他,只是他輾轉交給新聞部速度難免就落後,發現事件的朋友後來也在線上遇到聯合報記者,於是聯合報抽稿大做,「治國週記」預錄事件就這麼提早曝光了。
在新聞傳遞上,我和朋友都自然選擇了「線上唯一」,沒有打電話聯絡其他認識的記者(否則我大概可以發完電子媒體通稿),一來是電話講不清,需要檔案 噗浪連結來說明,第二我們並沒有想發新聞,只是要傳遞訊息,所以誰在線上就告訴誰,因為最後一定會傳到所有該知道的人。後來看各家報導,更是覺得獨家並不重要,訊息的正確更重要,不過跑得快的媒體因為掌握較多資訊,報不好只會更難看而已。
還有因為實際身處在這個訊息傳遞流裡,有幾個觀察可以分享:
這個新聞為什麼重要,因為「平等」,一個網友跟總統在這個新聞裡,地位不只平等,甚至可以說網友還高一點,一個資訊分享出去,搞得總統府高層週末晚上還要危機處理,第二天還要加班說明,沒有計畫 不是刻意,卻顛覆了許多高低 大小 實體規模的想像。
還有一個「兩個世界」現象,對網路世代來說一個接近 common sense 的常識,對另一個世代來說可能接近無字天書,所以主流媒體或我比較傳統思考的朋友,因為這個新聞,最近都多少呈現一個「資訊落後焦慮症候」的現象。
「兩個世界」不只在虛幻中呈現,最主要還在社群中顯現,一堆記者到處找 Xdite不可得,我身邊網路世代的朋友卻好像每個人都是她的朋友,隨時拿起電話就能聯絡到她,兩個世界 兩個群體的感覺好強烈,我處在兩者之間,感受更是奇特。

補充:能夠完全看得懂以下連結文,恭喜你應該比較接近新的那個世界。
http://www.dab.idv.tw/blog/archives/000971.php

九彎十八拐的一天

昨天早上翻中國時報,看到影劇版一篇幫邱復生祝壽的新聞,幾乎各大新聞台的高層和當家主播都出席壽宴,本想將照片下載留個紀念,沒想到中時電子報居然只 PO文沒圖片,真是沒sense,這篇新聞真是代表了一個美好年代的記憶,初看真的有些感慨和失落,畢竟這些人都是當年一起打拼工作的夥伴,因為自己離開了他們現在還活躍的戰場,沒能參與其中難免有些情緒起伏,但也就是哀悼了一下下,收拾起雖然被動離開那個戰場的落寞,但慶幸自己又主動找到一個新的戰場的雄心,反過來,祝福這個壽宴不要成為一個美好年代的句點。
中午到協會整理新聞聯繫資料,一個號稱由兩個前媒體高層聯手募款,目標兩千萬要作的網路媒體,打算吸收一些待業記者和部落客,理念居然還是「專業與業餘」聯手,還是記者有專業素養,懂得新聞求證....這些前1.0時代的理論,尋求協會提供部落客寫手,我一句話「你們需要哪些類型的寫手,美食?旅遊?體育...」居然連這樣的思考和準備都沒有,同行的朋友已經無奈起身去結帳,連再多花費一點時間的客氣都沒有,我還繼續苦口婆心勸說這樣的網路媒體真的不會被需要,最後得到同行朋友口頭致贈「好人」的讚美。
這個事件給我兩彎啟示好好思考,為什麼他們能募到千萬起跳的資金,來作一個注定失敗的投資,協會卻還不能?同行友人誇獎我雖然來自傳統媒體,但思維完全能跟上他們這些網路世代,無關年齡,三年的投資終於看到巨大的差距,有練兵千日用在一時之感,稍解我最近跟傳統媒體打交道的無力感,因為他們聽不懂我在說甚麼,甚至還有人口頭抱怨質疑我,但經過這次兩極對話的事件,我更確信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要走的方向雖然辛苦,目前還看不到回報,但我不能卻步,不能存疑,更不能踟躇。
晚上的經歷更神奇,陪朱學恒跟一個認識多年的當紅電視節目主持人,討論他開始涉足網路的可能性,最近因為「治國週記」風波,許多以前不屑網路力量的人類,開始流行感染「網路落後焦慮症候」,那種急切 擔憂 不得不作的情緒寫在臉上,數位落差的鴻溝不只在工具,已經在思維邏輯 行動覺知....中明顯的反應體現出來,我被衝擊的情緒更巨大。
談完正事,主持人隨口問我跟前老闆緣盡的故事,和閒聊前老闆投資中國失利的原因,聊到的重要人物之一,居然在我們結帳要離開時,冒出來跟我打招呼,而他現在幾乎都在中國發展,老實說,我真的被嚇到,是上帝開玩笑,還是世界真細小,總歸一句,真是過了一個情緒大起大伏的一天。

新聞引述:(中時的連結有一天一定會消失,只好直接 PO)

拉拔人才齊祝福 邱復生high慶生

* 2009-07-21
* 朱梅芳/台北報導

 16年前開創TVBS有線電視新聞台的邱復生,也被稱為「有線之父」,前晚在慶城街Joyce cafe辦62歲生日宴,曾喊他「老闆」的員工,現開枝散葉分布各台擔任當家主播及高層要職,他開心說:「今天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生日,希望10年、20年後,大家再幫我過生日!」

 前晚李濤、李艷秋夫婦帶著帥氣的兒子邦邦來祝壽,邦邦從小與爸媽參與公益活動,邱復生說:「邦邦以前是我的『慈善特助』。」主播張雅琴、方念華、廖筱君、黃寶慧、黃鵬仁及名嘴尹乃菁、蘭萱都到場,李晶玉與夫婿彭文正剛好結婚6周年紀念日。

 邱復生當面祝賀吳戈卿將出任中視總經理、廖福順任中天總經理,但兩人很低調,不願多說。其他包括陳浩、王業鼎、詹怡宜、孫嘉蕊這些各有線新聞台大將,大家都暫時放下競爭歡聚一堂,場面非常溫馨。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帶我去遠方

帶我去遠方官網
今晚又到台北電影節看朋友導的新片,朋友的第一部商業劇情片,發現要談朋友的電影真的不容易,所以不談電影本身,談談周邊。
今天幾乎滿座,會後討論也多半圍繞演員,還有一些觀眾拿著相機拍照,看起來比較有商業的潛力。結束後上前跟導演打招呼,發現她的手很冰涼,不知是冷氣太強還是太緊張。台灣辦影展不太會造勢,導演 演員在光線很差的戲院裡回答問題,感覺就是一個廉價,就是要往不商業走,電影是製造明星的產業,在台北參加影展,電影從業人員看起來跟你我沒甚麼不同,大家都是路人甲乙丙,那還有甚麼搞頭呢?
google了一下片名,還好首兩頁都是電影相關,還有一些討論和觀後感想,比靠岸好多了。
應該是一年多前就聽導演說她要拍一部有關色盲女孩的故事,因為當年我是在紐約跟導演有比較多的互動,她在NYU唸電影,是個愛閱讀 感覺很城市的氣質女生,所以我腦袋裡想像的故事的發生,跟今天看了後有很大的差距,因為故事是發生在高雄的一個偏僻海港,電影也大量運用了許多台灣本土的元素和符號,反而感覺很吳念真(監製出品),不過故事一點都不吳念真,這就讓我產生了疑問?本土的元素是導演的創作土壤嗎?我必須承認過多的本土,對我就會產生距離感,因為那樣的時空和生活體驗我完全沒有,看完電影我最大的疑問就是這個,為什麼連新生代的導演都不願意處理擁有比較廣大共同生活經驗的大眾,為什麼故事不能發生在我們比較熟悉的時空,偏遠台灣鄉下的生活對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有多少感覺存在呢?(電影要賣真的要靠年輕人)為什麼故事不能發生在我們一起經歷成長的城市呢?
看完的評語:覺得比冏男孩好看,但應該不會到海角七號,中間想像空間還真大,真鄉愿。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靠岸

靠岸,一部發想七年,製作四年的動畫電影(引述導演張榮貴在台北電影節首映時的介紹)。
看完首映的第二天,我剛好跟朱學恒開會,對號稱動漫遊戲迷的宅界代表與意見領袖,我做了一個市場調查,而他完全不知道有「靠岸」這部電影,如果一部電影籌畫製作近四年,連朱學恒都沒聽過,這到底是發生了甚麼錯誤?
寫這篇文之前,我先Google了「靠岸」,第一則是youtube上林宇中唱靠岸,第二則是楊宗緯唱(都是超級星光大道),第三則才是電影官方部落格:
「靠岸」官方部落格
搜尋首頁除了官方部落格,其他都是靠岸歌曲的相關資訊。再增加動畫的條件縮小搜尋範圍後,總算首頁都是電影相關資訊,但非常可惜資訊只有三類,一是官方部落格,一是台北電影節媒體刊載的官式新聞稿,一是公共電視的一則新聞報導,整體感覺就是「非主流 地下 藝術非商業導向..」 ,而根據導演在首映後跟觀眾的互動,應該希望這是部商業動畫電影的企圖,更何況在輔導金 經濟部專案補助 中華電信投資的三方挹注下,近億元的投資,應該不是以小眾收看為滿足,但,事實的呈現,尤其在行銷推廣上,結果的呈現卻是非常的小眾。
以網路動畫起家的春水堂,新動畫電影怎麼在網路上這麼安靜?是快速的網路遺棄了「靠岸」,還是製作公司自己遠離了網路發展的脈動?四年,不是很短的時間,創作的過程都躲在孤獨的空間裡,不知今夕何夕,網際人世是何模樣了嗎?

然後說到電影本身,我不是動畫迷,也不是影評人,只是個多年從事影像(電視)製作的專業人員,還有看大量影像商品(電影 電視 MV 短片 表演...)的觀眾,從專業和觀眾的雙重角度,對「靠岸」我只提出一個觀點:
這是一部「戲份太多」的動畫電影,動畫人物負載太多戲份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看完只有一個感覺,有太多場戲可能連真人都不見得能演得好,遑論動畫人物。
雖然動畫品質不錯直追日本,配樂很用力情緒填很滿,但用力越多 努力更多,讓我看來心理更有些五味雜陳,或許不要那麼用力畫,不要那麼用力寫腳本,不要那麼用力.....,會能更容易的體會與發現問題真正的核心。
看完「靠岸」,因為要表達的複雜情節 戲份 理念太多太重,讓我因對比而更了解動畫電影的本質,動畫應該在故事著力,而不應該在「戲」節琢磨,動畫應該在動作上發想,奇幻 非邏輯才是元素,「靠岸」讓我更明白動畫電影的侷限與應該努力的方向,可是多年從事動畫創作的團隊,卻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真的是當局者迷吧!
補充:電影官方部落格居然7/14才把7/4 7/6兩天台北電影節公演完的現場Q&A PO上網,我看完當晚就心得報告了,是我太勤快,還是現在流行不勤快?

週末好忙

七月四日星期六 天氣晴
一早游了泳 沖了涼,準備一個超heavy 跑三攤的週末一日行程。
第一攤換了兩個地方,從一桌四人小會開到併桌十人大會,一個有關電子書包的公益企畫案,應該又會投身當義工一枚吧!案子本身內容暫且擱下,案子讓我連結到兩個結點,又印證了我最近的「召喚」說,心裡真的想做 召喚的事,冥冥中就會來到你的面前,只是早晚的事,一個是喜馬拉雅基金會,我多年來就覺得下半輩子會投身NPO NGO,但一直沒有真正具體接觸到組織龐大的非政府 非營利機構,喜馬拉雅基金會像是國內基金會的入口網站,可能透過這個案子能夠開啟我接觸大型基金會的運作,乃機緣一;另外一個是跟大陸的緣分,一直覺得在還有力氣做些甚麼的現在,如果有機會跟大陸合作 或能親身到大陸工作,近距離體會中國崛起,而不是隔岸接受二手傳播,那人生也就沒有太多遺憾了,這個公益案可能可以建立這樣的管道,讓我有機會近身觀察中國,希望機緣能因此成真。
近傍晚時匆匆離開第一攤到了第二攤,朱學恒辦的寵物宅聚在華山,帶著蘋果電腦擔任轉枱講師,主題是:「出賣朱學恒」,把我當他的媒人包結婚 包生子的幕後八卦全爆料(他希望我說電視製作專業,我怕太無聊所以改說媒人的處女大作),一桌一枱十分鐘,總共重複講十次,現場很吵講到精疲力竭,更充分體會一直重複一件事很像唱片跳針的可怕。
寵物宅聚delay太嚴重,差點趕不上第三攤,還好計程車加交通順暢,順利在禁止入場前溜進新光二廳,氣喘吁吁加上沒看到片頭的開始觀賞台北電影節的入圍影片,春水堂出品的動畫電影「靠岸」。看完電影縮在一角聽完觀眾與導演的互動後,默默溜出戲院,沒跟在MSN上邀請我來看的阿任(電影執行導演之一)打招呼,因為心情很複雜,打了招呼不知道該說些甚麼,所以決定默默離去,好多年前我在春水堂待過一段時間,那時這部電影因為拿到輔導金 經濟部專案補助 還有中華電信入股春水堂等三大助力,電影開始籌拍,我因為先離職沒參與相關工作,但多年後看到電影完成,在戲院首度公開放映,心裡感覺有點複雜,有一些感想要說,但到底是以一個評論的角度來說,還是以一個知道幕後製作條件的角度來說,還是純粹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真是有點小混亂,想說些甚麼,又怕說出來有點傷感….
最近為了論文練筆,也看到一些台灣文創作品的盲點,但因為有些是認識的舊識,理智的部分和感性的部分常常會糾結在一起,想寫又擔心寫的太白傷人,不白又不如不寫,看來筆真的不好練,寫熟悉領域的評論,因為了解產業知道問題在哪裡,但情感上又下不了重手,或許從「靠岸」試試,想清楚了再寫。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逛誠品 看到 買了



封底很簡單,PEPSI百事買的,就一排字
「YOU WILL ALWAYS BE THE KING OF POP」
三色LOGO上:Thank you Michael
旁邊一排小到像螞蟻的字是百事用公司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