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周董最近「牛仔很衰」

根據蘋果日報製作周董「流年不利4連衰」圖表:(元宵節影劇頭條,下方還故意放Jolin大四喜風光新聞,雖然喜有點誇大)

刺陵 票房不佳(5億製作 全台票房僅1400萬)
熊貓人 收視差(大陸收視差 被批弱智)
艋舺 失之交臂(聽媽媽的話 因為飆髒話會影響小朋友 ....這理由真的超扯 讓真的辭演理由令人好奇)
吳佩珊 炒性事

最後這一衰:是蘋果日報的主新聞,從侯佩岑的「處女」說而來,侯母密友向媒體爆料說佩岑是「處女」,讓周董承認也不是否認也不能 啞巴吃黃蓮,既不能承認應了大支「屌沒用過」的調侃,也不能否認讓前女友難堪,壞了周董憐香惜玉的好名聲。這是侯佩岑最「屌」的反擊,不論是有意還是無心,周侯戀在這個回馬槍下畫上句點,真可以說是「人心大快」。
但這一衰居然還沒衰完,前前前...女友吳佩珊居然大方爆料初夜(16歲)給了周董(18歲),雖然證明了周董「屌有用過」,但又吞下了另外一個認還是不認的苦果,除了以太扯回應,還不能說太多,要不然可是跟未成年少女..,可能要查查六法全書後再回應。
這也讓我對周家的家庭教育起了好奇心,原來周媽媽覺得說髒話很嚴重,剛30而「立」不久的周董很聽話決定不公然說髒話,但用「屌」的行為和時機,雖不知周媽媽的態度為何,但周董應該是很小就(偷偷)用過了。

媒體一直有本周董「J女郎」的花名冊,只要周董有個新緋聞的風吹草動,沒事就要拿出來前後對照一下,看來這本花名冊,每個 J 女郎以後都會被迫加個 ? 問號,到底跟周董的關係「程度」到哪裡?

連4衰的周董,媒體一路繼續唱衰,說實在的也太落井下石,蠻讓人同情,周董想要谷底反彈 揮別衰運,看來需要個好作品快快問世,「青蜂俠」會讓他繼續衰還是終結衰運,且拭目以待囉!

看艋舺 看出什麼來....

侯孝賢看艋舺,看到豆導演技最爛。(爛得好,證明豆子工作順位是先做好豆導)

蔡岳勳看艋舺,決定請豆導在痞子英雄電影版客串一角。(豆導愛演來這兒演)

商業周刊看艋舺,看到國片商業化的光明前途,和製片李烈的新江湖地位。

影劇版看艋舺,看到人氣寵兒的市場價值,天廷雙帥放個屁都是香的。(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影劇版天天都有他們的消息 即使是製造出來的)

周董看艋舺,不後悔有聽媽媽的話辭演。(雖然阮經天和趙又廷...講了一堆髒話 幹了一堆架,我還是覺得他們是有為青年,應該也不用對社會教育失敗與否負什麼責任。)

女生看艋舺,看到一堆六塊肌,看到三個帥哥,特別還有純情的帥哥.....

男生看艋舺,看到...........(我不是男生不適合發言)

熟女看艋舺,都想包養鳳小岳(非正式的市場調查)

我看艋舺,看到討好觀眾 看到虛幻的寫實 看到新生代演員沒有土味兒的時髦新本土風情....

馬總統(應該是幕僚)看艋舺,看到需要呼籲國人反盜版 看正版。(為了本文,特別看了治國週記七分多鐘,一國之君看稿讀了一堆新聞談國片資料集錦 回憶了40年前台灣有海盜王國之稱的往事 然後再唸了一堆反盜版文宣口號.....,我只能說寫稿的人文筆真的很-差 總統看起來很-沒靈魂 如果沒空看電影說心得 就不要說,如果沒什麼話好說 每週應卯交週記還不如不交.....總統看艋舺 看得最沒誠意,還不如我承認沉迷六塊肌的老實與真誠)

補充:今天聯合報黑白集跟我所見略同,po來共欣賞。

導演別軋戲
【聯合報╱黑白集】

侯孝賢去看「艋舺」,讚賞「豆導」鈕承澤導戲的創造力,卻批評他在戲中的演出「很爛」。侯導建議豆導:好好當導演,別再軋戲了。當導演的人,不要去搶角色;這話轉送給馬總統,似乎也很合適。

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要統合所有幕前幕後的表現,若分心去演戲,可能就顧不好自己的工作。而如果演技欠佳,更影響全片表現。總統的職責,是要照顧整個國家的治理工作,若施政不能掌握綱領,卻不時分神去做些無足輕重的瑣事,或心裡總想著如何在場上爭點鋒頭,當然就顧不好大局。

無可諱言,馬總統作為國家大政的總導演,一直有喜歡自己上場軋戲的癖好;許多大事小事,他都可以插上一腳。像ECFA的爭議,原由經濟部長上陣即可,他卻非要自己登場說明;像藍軍地方選舉老推不出好手,馬主席未拿出一套栽培新秀方案,迄今仍在打空降牌和學者牌;像立委補選,他應以主席之威去解決地方內訌才是正辦,但他對於到第一線站台的興致似乎更大。

從結果看,他親自說明ECFA,並沒有化解疑慮,綠營的反對反更強烈;他站台助選,對候選人的加持效用有限,而藍軍接連敗選,反增加台灣政局的不穩性,自己的聲望也掉個不停。導演下場搶戲演,卻忽略了整部片子的統籌工作,不論在黨在政,馬英九都有演錯角色的問題。

鈕承澤視侯孝賢為師父,他承認自己戲癮很大,但侯導的話他聽得進去。問題在,馬總統是國家元首,他喜歡軋戲這個毛病,要誰來提醒?

【2010/03/01 聯合報】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金小刀用吳睿穎之前 一定沒有Google他

朋友說:「老金看起來很年輕,其實是一個老人。」

我想「吳睿穎進出國民黨月記」事件,讓我們真的看破小刀的手腳,他原來是把老刀不是小刀。

他是上一個世代的人,用人靠朋友介紹,面試前後也不會善用數位工具,好好搜尋了解一下自己想用的人到底有怎樣的「名聲」。
吳睿穎的名聲當藝人 作PR 回鍋節目製作人都綽綽有餘,就是不適合幫國民黨做HR。

我如果要見一個公眾人物,要對一件事發表看法,都知道Google或yahoo一下,瀏覽個兩三頁,看看這個人最近口碑如何,順便記幾件他的豐功偉績,面談時不經意帶上兩句,表示我們是有做功課的,多少也有警示對方你不要唬爛我的含意。
老刀用吳睿穎,事前一定沒Google他,否則不會落到一個「識人不清 用人不明」的地步,這表示
一,老金完全沒有習慣使用數位工具的可能。

二,老金的助理(說不定沒有)或秘書不稱職,充其量也只是個外表年輕的老世代,或是推薦吳睿穎給老金的朋友, 也是個舊世代,都沒有在老闆面試前 或介紹人之前先Google他。

吳睿穎這個人大部分的爭議,都已經在網路上留下足跡,壹週刊的性騷擾事件只是最後的稻草,不是網路「人肉搜索」的結果,今天報紙上引述老刀的回應,有倒果為因的錯置,更凸顯老刀對「人肉搜索」的認知有錯誤,再次確認「老金看起來很年輕,其實是一個老人」的假設。

小刀原來是把老刀,對小刀真的很傷,比誤入媒體叢林的「壹傳媒短暫CEO生涯」更傷,帥哥已老跟美人遲暮一樣令人傷感,尤其老刀外表一點不老,但心和作為卻真的老了。

小刀的數位化程度透過吳睿穎讓大家有了一些了解,在這個網路使用人口應該已經等於投票人口的新時代(註),小刀的數位化程度如果嚴重不足,不只選戰難打,最重要的是他對國民的了解,應該也是相當偏頗而不全面的,但因為他的青春外型,製造了某個程度的假象,讓我們以為他應該是很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如今被吳睿穎戳破了,小刀原來只是跑步的腳步很輕快而已。

這是我繼寫了「總統,你不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錄音筆嗎???」這篇文後,再一次憂國憂民起來,忍不住又有感而發。

註: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公布最新「台灣網路使用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地區上網人口突破1,580萬,民眾上網率為68.94%。
就個人上網率部分來看,12至34歲民眾上網比例高於九成,其中以15至19歲者上網比例最高(99.45%),55歲以上民眾上網比例僅二成二(22.77%)最低。(經濟日報 2009/2/19)
以2008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人總數為17,321,622人。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春假看戲心得

「艋舺」不錯看,是一部不那麼努力寫實的國片,就因為如此,電影呈現的許多「不真實」才不愧為「電影」。
國片長久以來拘泥於寫實,受限於輔導金,追求藝術定位與獎項,從來都把觀眾放在不知第幾順位,於是電影越來越難看(這有雙重含意 一是看不懂 二是真難看),艋舺不知是主動走上討好觀眾的路,還是被動(台灣的製片環境應該已經很難重現艋舺那個時代所有的客觀寫實條件),於是,「太子幫」帥得太離譜,成員之間的感情發展與肢體接觸太煽情,「廟口」只是場景,「角頭」只是身分,換成軍隊 諜報 牛郎店....任何男性團體集體的情結,都會成立。
「艋舺」有點奇特,「外省掛」的製片和導演,選了一票省籍不明確的新生代演員,詮釋一個非常「本省」味道的角頭故事,除了馬如龍一掛上一代的角頭老大渾然天成的本味兒,新生代演員其實成功的將省籍拋在腦後,甚至連移民西方社會的外國味兒,都很自然的融進來,於是觀眾看的雖然是上個世紀的故事,但其實是這個世紀的風情,一種「電影」才能製造出來的幻象,觀眾是為了追求想像中的滿足,才會付錢走進戲院,「海角七號」我覺得是歪打正著,「艋舺」是刻意為之,希望他們的好票房,能激起台灣有限的電影從業人員,回到「電影」的本質,努力討好觀眾。
「艋舺」真的有努力討好觀眾,一部「角頭黑幫」電影,連女性觀眾都不會看不下去,還能找到娛樂自己的元素,身為觀眾真的有被尊敬的感動。

年假期間惡補了好多台灣的電視劇,大部分是偶像劇:
終於看完傳說中的「痞子英雄」,這部戲讓我最瞠目結舌之處,是故事終於敢亂想到這麼「高」層,看歐美 看韓日,故事只要能「自圓其說」符合邏輯,什麼故事都能入戲,即便是「總統」即便是「神鬼」,台灣的戲通常就是小鼻子小眼睛,只敢在電視台的建築物裡爾虞我詐 互相對罵或愛得死去活來,「痞子英雄」不只看得出來敢花錢追求視覺的高標享受,連故事情結都敢試試「無限上綱」,希望這是個標竿,讓以後的故事都敢「海闊天空」,不過沒有客觀條件支撐的幻想,通常也會是個大災難,或許還是只能期待幾個特定導演的成績。

「痞子英雄」裡的仔仔,其實演技進步很多,被柴智屏和蔡岳勳呵護長大的他,這回的演出終於感覺有到位,只可惜趙又廷太搶戲,搶掉他真真實實的進步,這也是演藝圈的現實,演員不是只跟自己比,還要跟同台的比,仔仔很大的弱點在對自己不夠有信心,發音咬字太弱,演戲太拘謹,永遠就是差一點。

連看艋舺和痞子英雄裡的趙又廷,不能不承認他的幸運,但也看到他的危機,「蚊子」還是「英雄」都不如「趙又廷」鮮明,「角頭」還是「警察」都是同一種類型的角色,可預見「痞子英雄」的電影版,他一定還是能成功詮釋角色,可是如果被侷限在這種類型化的角色之中,未來的路不見得好走。

講到類型化,「就想賴著妳」的ELLA,就是個典型,類型化到完全沒有驚喜,即便她一路換男主角,從黃志偉 吳尊換到言承旭,越換越大牌的超級偶像,也就只是像藥下的越重,但藥效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

相較於仔仔,言承旭的進步相對緩慢更多,更是脫不了「帥哥」「偶像」的束縛,還看不出來會有什麼突破的空間。

還花了些時間惡補「下一站幸福」,一口氣追到十九集,吳建豪夠努力,但每個配角都還是比他強,雖然這齣戲讓他算翻身,起碼在收視率上完全超越一直壓在上方的言承旭和仔仔,但憑良心說,還是靠三立的整體條件拉抬了他,失去三立他還是很難獨撐大局,希望演員自己看得清現實。

朱孝天我看是徹底被拋到後段班了,除非奇蹟,除非他自己先把自己恢復到一個狀態,否則真的很難。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繼續困惑....

最近聽到一個消息,某個晚間九點的知名政論節目,收視率只剩下0.3-0.5,很久沒看收視率,聽到還是有一點詫異,因為離開電視媒體一段時間,不知道這只是單一節目的狀況 還是同類型節目共同的情況 還是整體電視開機率有明顯下降?因為資訊不足無法判斷,但電視這個媒體在面對網路的競爭 收視人口的老化 還有廣告的流失...困境下,情況只要不太惡化或惡化的速度不要太快應該都是好消息了。

還有一個消息,三立去年的營業額雖然高達四十億,但收益僅有一億,這是多低的獲利啊!三立還是電視業的領頭羊,如果三立都如此可以想見其他的電視台。

再來個消息,百事可樂放棄美式足球超級杯的天價電視廣告改投網路,舉辦一個 refresh everything 的行銷計畫,祭出高額獎金 長時間的網路曝光,雖然在FaceBook的粉絲經營上還無法超越更早攻城掠地的可口可樂粉絲專頁,但整體網路的搜尋量據報導大幅提高,並超越宿敵可口可樂。

我來自電視媒體,這兩年努力向網路學習,一些老朋友雖然表面上看來推崇,但化為實際的支持,不論是版面的報導 還是對相關話題的關心程度,都讓我有些心灰意冷,這兩個領域必然要兵戎相見 你死我活,而沒有相互利用或互蒙其利的可能嗎?比較年長的電視前輩因為幾乎沒有網路經驗,有時連溝通都很難,比較年輕的朋友又通常對網路忽視或蔑視,更年輕的一輩我比較沒機會接觸,也很難有實際的體驗,總之,夾在過去電視的舊經歷和現在網路的新體驗之間,我更困惑了....

或許是近鄉情怯 或許是當局者迷,看別的產業趨勢可以夸夸其詞,看電視媒體卻如墜五里雲霧,越看越困惑,即便如此,還是要繼續看 繼續想辦法衝撞可能性,然後把一切交給上帝吧!

補充:法國公共電台在做一個類似封閉式的實驗,記者只透過 FaceBook 和 Twitter 這兩個虛擬世界的社群蒐集資訊做報導,封鎖其他資訊來源特別是傳統的管道,我非常好奇報導的內容偏向(兩個世界關心重點的差異?),和話題的時間軸(實體世界的大消息如何在虛擬發酵,或虛擬的原生資訊多久會傳到實體).....

愛看書 更關心書的將來

最近因為工作需要,接觸了不少出版業的朋友,有總編約談出書(不是我出 只是陪同),約會一改再改,從新曆去年尾改到農曆新年後,改期的理由也都在對方出版方,雖然對方這麼忙,我還是覺得出版界即將山雨欲來,其他接觸的,有書 有雜誌,接觸的不是總編 副總編 也是主編,沒有特別感受他們有危機意識,可是自從我聽說Amazon的kindle打算用價格破壞的策略,用70%的版稅分配比例殺進出版業後,我個人開始對出版業的明天充滿了同情,就像當年唱片業被盜版蠶食瓦解,掙扎多年才在經紀和演唱會等周邊發展的挹注下,勉強站穩腳步,如今,出版業可能面對比唱片業更嚴峻的挑戰,可是我卻沒有特別感受到他們的惶恐或緊張,是吾有以待之的篤定,還是故意漠視的自我逃避呢?這一波出版業即將面臨的挑戰,不只是讀者可能的分散盜版行為,還有強勢書籍販賣通路商 新科技載具製造商....一起來興風作浪,出版業一定會被解構,只是不知道會被解構成什麼模樣,但肯定的是一定有許多工作會消失,誰對未來的想像比較接近結果,預先改變組織與生產結構,或許能夠異軍突起,以台灣來說我能想像的,從唱片業得來的靈感,將來真正需要的可能只剩下作者和編輯,出版社也許要從出書導向轉為作者和編輯的經紀導向,並規劃他們除了出書外的其他可能發展.....

題外話,在為出版業杞人憂天的同時,看到類似金庸機 高陽機這樣的電子書行銷策略,又覺得有些啼笑皆非,出版社還振振有詞的說價格極具競爭力,以金庸機為例只比紙本全集多1200元,意思是電子書只賣你這個價格,多低廉啊!其實Amazon的kindle版稅策略,會產生的價格破壞很可能是書的價格完全被顛覆,說不定會低到像iPhone應用程式的平均低價格,因為這樣才有購買吸引力而沒盜版或不付費下載的驅動力,反正作者版稅分的比例高,重要的是增加銷售量,單位價格雖然降低,但總銷售量會倍數提高,(以上只是我的推想 雖然可能是亂想 但我想總比金庸機的天真想像接近事實多一點),再加上各廠牌電子書的競爭,不論是定於一二(kindle 與 iPad)還是百家爭鳴,我想強勢通路都會讓個別的出版商痛到不行。

不是出版專業,只是將自己的觀察隨想記錄下來,或許過些時候可以印證一下,我的趨勢預測可以得幾分。

最近很困惑....應該跟iPad一樣困惑

iPad現身後,毀譽參半,愛的愛 嫌的嫌,我如果是iPad一定很困惑,我就是想作自己,為什麼有人要我作筆電 有人要我作電話 有人要我作電子書....,如果我就是iPad,你只要選擇要不要我,不就是這麼簡單嗎?喜歡就擁有我,覺得不值得也不用挑剔我,不是嗎?

幫iPad說完內心OS後,覺得自己的處境跟他有點像,起碼困惑程度不遑多讓。

這兩年,半主動兼半被動離開了自己非常熟悉 也自詡非常專業的工作領域「電視媒體」,兩年來跌跌撞撞,有機農業也涉獵過,網路社群也混過,也試圖以經紀人的角色,幫自己和經紀的人找尋更多可能的機會。

今年,或許是混太久有點困惑了,或許是外在環境外弛內張感覺在一個即將引爆的關鍵時刻,或許是我巫婆朋友警告我「今年是關鍵年,我還有不到六個月的倒數奮起,再鬼混以後可能要混吃等死了。」

我所有過去的朋友,特別是媒體圈的朋友,都催促警告我趕快做點什麼,以我目前的狀況,除了回到本業,我還看不出有什麼新的機會,我新交的朋友覺得我太急 對未來太沒信心 對自己太沒想像,於是我困惑了。

對傳統媒體,我已經看到它的困境,做原來的工作對我來說雖然駕輕就熟,但對未來的想像,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幾乎領先我所有以前的同儕,回到過去,到底該做什麼呢?困境是新的想像很難置入舊的環境,於是我對回去有了困惑,但繼續學習,就拿網路來說,我最多只是個優秀的使用者,親身體會和了解許多複雜的使用者行為,但對產業 技術核心,不要說了解,可能連判斷的能力都缺乏,於是我更困惑了。

一個努力學習的人,因為看到更多的危機 更多的可能,不但沒讓我對未來或自己更有信心,反而更困惑了。

於是投射了我的困惑在iPad上,我真的覺得,iPad如果有知,應該會心有戚戚焉,或許我就把60天後iPad上市後的反應,當成自己一個選擇的指標吧!寫完都覺得該自嘲一下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