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人與科技 以 iPhone 為例 3

五、愛它就是要「駭」它

雖然是手機,但是用電腦升級的概念,一般傳統手機多半用型號來分,一個號碼代表一個機型,iPhone不是,它會一直叫iPhone,但截至目前為止,硬體已從1.0.1版升級更新到1.1.3[1]。也正因為它是電腦思考下生產的「類」電腦產品,不僅僅只是一隻手機,所以也面臨所有電腦產品會面對的問題:駭客,特別是不高興與AT&T綁約的玩家,一路追隨iPhone的改版一路破解,誠所謂愛它就是要「駭」它,2008/1/15日才升級的1.1.3版,就在2008/1/24宣告被破解。在台灣,也有駭客級的蘋果迷,寫出全中文介面的iPhone軟體,雖然速度不及英文版本,但如果消費者要在台灣買一支,可使用台灣電信公司門號,中文介面的iPhone手機也絕對不是太困難的事。

六、創造性破壞:

iPhone這支手機,是電腦公司跨足通訊產業的代表,跨業、跨界的新思維開始顛覆破壞原有成熟的市場遊戲規則,iPhone號稱半年400萬支的銷售量,或許不及一個手機大廠相同時間的總銷售量,但iPhone只是單一產品,生產單一化成本一定更低廉,行銷也更聚焦,同時也挑戰手機使用者,看待軟體更新和外型換新間的取捨,軟體更新就可以取代愛換新機型的換機族對手機的購買習慣嗎?

iPhone堅持不能更換電池的作風所引發的爭議來看,換不換電池很重要嗎?iPhone為甚麼堅持不能換電池,應該是承繼iPod的產品概念,不更換電池就不會拆機,iPhone的外觀設計才能夠維持像iPod一樣極簡約的設計美感。不拆機的好處可能還包含更安全的產品保護,蘋果電腦一向對所謂未授權的第三方軟體[3]敬謝不敏,不拆機是一種防護也是一種態度,更何況不拆機不更換電池不代表不保固,蘋果的保固概念同時也是它的維修概念,以iPod來說,蘋果認定電池是屬於有使用期限的消耗品,不更換電池是因為它用更換新機來取代,一年保固期內如果電池故障,就換一支新機給消費者(因此內建資料都會不見),第二年則收取一定成本,蘋果經過精算,維持更換維修電池的服務所耗費的成本高過更換新機,或許蘋果也精算過iPod的使用者購買新機種的速度要快過保固期限。iPhone更換電池必須整機寄回原廠,而且更換價格不低及需刪除所有資料,應該是承繼iPod的概念,就算不是用換新機的方式,也會減少換電池還需要保留內建資料所耗費的成本,與iPod不同之處,只是在保固期內更換電池即需付費,應該也是經過成本估算。如果是iPod的使用者購買iPhone,應該就更容易接受蘋果公司的「電池政策」。一個迥異於其他手機廠商的電池政策,代表蘋果公司不受限於原來市場的遊戲規則,勇於突破常規,這樣的破壞力,如果效果好,當然會促使傳統手機市場產生質變。

傳統的手機市場似乎還在觀望這股創造性破壞的力量有多大,另一個跨業的大巨人Google也看上通訊市場這塊大餅,傳聞已久的GPhone也在蘋果iPhone上市不久後揭開神秘面紗,它連手機都不是,而只是手機內的軟體平台叫Android(機器人?),一經披露,後面跟著一大串軟硬體公司、電信服務商[4]加入研發、行銷團隊,看來這股顛覆市場的力量還沒有完全爆發出來。



[1] iPhone版本更新紀錄:1.0.1 - July 31, 20071.0.2 - August 21, 20071.1.1 - September 27, 20071.1.2 - November 12, 2007 1.1.3 - January 15, 2008.
[2] 非自家生產,或非自家授權生產的軟體,通常是自由程式撰寫者自動自發之作,即非官方軟體。
[3] HTCQualcommMotorolaSamsungLG 等手機大廠, IntelBroadcomMarvell、德儀、Nvidia 等零件廠, Sprint NextelT-mobileNTT DoCoMoKDDI 等電信服務商,成員共有 33 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