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網路志工社群初探 之4

肆,結論:

一,從OOPS與中文維基百科的比較,看NPO網站台灣原生與國際分支的差異。主要有三點不同:一個是創辦人的個人意志;一個是起始的內容(content);第三個是技術發展與其他資源配合。

創辦人個人意志部分,OOPS一直不能脫離維基百科早年的情況,維基百科的創辦人吉米.威爾斯在一開始雖然扮演很重要的主導角色,但是當維基系統跟技術完備後,其實使用者的意志就會越彰顯,可是OOPS因為系統和技術不夠完備,使用者的意志就沒辦法彰顯,很多東西沒辦法下放出去,所以以維基百科來說,創辦人的個人意志已經無法左右整個系統,系統已經接近「自轉」形式的運作狀態,但OOPS則還在維基百科早期的運作狀態,如果創辦人經費不足彈盡糧絕,或創辦人熱情耗盡無以為繼,系統就會漸漸減速到停滯。

起始的內容(content)部分,OOPS一開始就有品質很高的內容,維基百科相對是從無到有,OOPS是一個以content內容為主的發展者,如果不是以content為主,不可能發展得了,但也因為一開始就有如此大量的內容佔據大量的資源分配,技術層面一直就無力處理好,而維基百科從無到有的內容跟技術平台一起成長兩不偏廢。此外OOPS一開始的內容就有一定的品質也形成某種進入障礙,使用者如果沒有辦法接受這些資料,也就沒辦法繼續參與,所以相對參與度也遠低於維基百科。

第三個是在技術上的發展,全球性的運用開放原始碼,讓維基百科擁有一個非常完善的技術平台,甚至伺服器(儲存所有線上資料)都由美國母站提供,以中文維基百科來說,所有的線上資料都儲存在美國和德國的伺服器,所以使用者搜尋中文維基,事實上是透過網路連上千里外的美國和德國閱讀或編輯資料,這也是中文維基搜尋速度稍慢的主要原因,但伺服器和技術平台全由國際維基提供,中文維基才能不需花費一分錢而達到今天的規模,除了因為要辦實體活動,才會成立協會對外募款,有關捐助維基,使用信用卡全以美金捐助,匯款帳戶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歐洲的比利時,或使用類似PaypalMoneybooker也是美金捐款,捐款全由母站處理,維基百科雖然擁有253種語言的版本,但實際是一個所有資源由美國中央集權處理的網站。OOPS相較起來就辛苦多了,這也讓我們思考,網路強權或許更強過實體的國家,美國發展出的網路商業和非商業模式,幾乎只要在美國成功,就是全球成功,其他地區的成功,要發展到全球化的成功則是非常的困難,趨勢專家詹宏志曾對這個現象提出他的觀察:「美國成功的網站,一成功規模已是全球的一半,一半就是50%的佔有率。」點出了這個問題的重點。

二,維繫志工參與的要素,網路志工的特質:

俗話說:「為善不欲人知」,實體世界「匿名」行善,投射到網路更可以說是「匿人」行善,或許這也是網路志工之所以容易招募的原因,此外當一個網路志工,你只要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比起實體世界的志工參與似乎要容易得多,網路不付費、分享的精神,也都具備了NPO的特質。

榮譽感是維繫自發性志工最重要的誘因,以OOPS來說,榮譽感的體現是翻譯者的名字會永遠掛在翻譯的作品上,他們只接受具名報名,義工參與必須提供完整的個人資料,包括名字、學歷、專業背景、研究領域等等,而且資料也完全公開,但網站不會作查證的工作,因為沒有需要,判斷志工也沒有動機需要提供假資料,就算提供假資料也推斷是想要匿名。更何況連在實體世界找個工作或義務工作,提供的資歷證明都可能造假,聘僱的公司也不見得會去查證。但其實網路上更難造假,如果抄襲, Google一搜尋比對,抄襲很容易現形,做好翻譯工作是唯一的動機,完全無利可圖,除了榮譽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