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從老師的一個問題說起(作業)


週六上課老師隨口問了一個問題,DVD下一代的規格會是以SONY為首的藍光(Blu-ray)還是ToshibaNEC領軍的HD-DVD(也是藍光,現在市面流通的DVD為紅光雷射)一統江湖,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耳際,和從事程式撰寫的工程師朋友碰面也小小討論了一下,再Google了一下,找到一個有趣的資料:電子時報網站在2005/2整理了一個圖表[1]

藍光DVD光碟機出貨與單價走勢預估


2004

2005

2006

2007

出貨量

四千台

兩萬三千台

十三萬台

五十萬台

平均單價

3000美元

2000美元

1200美元

800美元

兩年半後的今天看這個圖表,兩個系統的播放器幾乎都在800美元以下,但銷售的台數應該沒有圖表顯示的樂觀,除了PS3XBOX360款遊戲主機內建的播放器,你大概沒聽說有那個朋友買了藍光DVD播放器,前述兩款主機買來也不是為了播放藍光DVD,為甚麼?因為你在市面上幾乎看不到藍光的DVD,沒片子看或錄幹嘛買?再加上網路線上下載、串流的技術發展,未來的無線寬頻傳輸,還有像Apple TV[2]這類硬碟存取的方式,甚至未來帶著自己的大容量隨身硬碟,到特定地點(如7-11)購買拷貝下載的可能性,我和朋友討論的結果是,如果大家還左右為難,不知道該讓那個系統一統江湖之前,說不定就會跳過這個載具直接進到下一個世代的媒體播放設備了,因為重點在我們要保存的是個檔案,至於這個檔案存放在一個實體的空間還是虛擬的空間,要花費的成本和使用的方便與否才是消費者要考量的。

為甚麼大費周章的想回答這個問題,上課以來從各個面向討論SONY隨身聽的輝煌歷史和文化意義,對照近幾年來,SONY在幾個指標性的商品上輸給競爭者,遊戲機PS3輸給了任天堂的Wii,與微軟的XBOX忍痛降價幾乎賣一台賠一台還無法收復失土,隨身聽的開山始祖居然在MP3播放戰場上徹底敗給 iPod,原因當然很多,但我個人的看法是,新商品只在原來的技術架構上思考,而無法突破創新(Wii的成功就在顛覆了傳統電玩遊戲機的操作慣性),設計者導向的思考輸給消費者導向的思考(SONY的播放器或許精益求精音質最好,但消費者現在最重要的需要是軟體管理,iTunesiPod一樣有名和重要,SONY的管理程式叫甚麼?)

上課時看了三首MTV,前後兩首還沒有那麼為特效而特效的感覺,中間那首複製到五個相同的歌手繞圈圈,歌手是誰?歌好不好?似乎都不重要,但音樂的本質不能被掩蓋,作為一個特效的DEMO帶,或許是成功的,但作為一個詮釋表達音樂的附屬商品,我個人覺得是失敗的。

一個iPhone讓許多作手機的大廠嚴陣以待,聽說Google也要作GPhone,而且走低價策略,又嚇壞一票手機大廠,或許因為想不到可能的賣點是甚麼不知如何應戰接招?微軟的新作業系統Vista,聽說連內建的踩地雷和接龍遊戲都做成3D(夠無聊吧),這樣浪費記憶體,還要消費者買帳,難怪賣不好,跨領域的競爭者常看到當局者看不到的盲點(手機早就有觸控螢幕,為甚麼iPhone還能炒得這麼熱。電信公司只想賺傳輸費,小心無線網路吃掉市場),在產業獨大的成功者常常自以為是一意孤行(微軟大神只想讓我們的硬體跟著軟體升級,浪費記憶體毫不手軟,遲早要受點教訓)。拉拉雜雜說些感想,沒系統也沒脈絡,真的只是心得報告。

上課主題談複製,報告剛寫完看到網路這篇報導,我命名為:SONY你快完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