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手機後的日子,擔心忘了帶手機、或是搞丟手機,擔心手機和sim卡同時壞了遺失所有聯絡人(自從電話都記在手機而不是電話簿裡),回到家還不時被電視裡的手機音效(SP廣告[2]超愛)、電視新聞裡此起彼落的手機鈴聲驚嚇,半夜已入夢鄉還會被老闆雞毛蒜皮的小事透過手機鈴聲吵醒,提起手機腦袋裡浮現的都是負面經驗,總之我就是不愛手機,手機雖然能讓我身體移動,但躲不過一定會被找到的夢魘,網路雖然將我固定在電腦前不能移動,卻無法禁止我思想的馳騁,所以固定的到底是甚麼?移動的又是甚麼?或許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詮釋。
特別是我跟老闆間的數位落差,讓我在電腦這個領域擁有比他更獨享的資訊,資訊就是力量,憑藉者這個落差,我享有了某種程度的自主與自由(絕非刻意欺瞞老闆,數位鴻溝自然橫亙在我們之間),但在手機上,我卻完全居於劣勢(連平等都談不上),尤其老闆來電通常都是又急又氣急敗壞,他說不清也沒時間讓你解釋清楚,總是以一場混亂又無序的對話做結。這兩週上課讓我開始思考:權力和這兩種科技媒介之間的關係。也終於瞭解自己痛恨手機(集權?),又沈迷網路(民主?)的原因,恐怕想擁有權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想擁有主動與自主的權力,也設身處地替老闆想,數位落差可能讓他產生的恐懼與不安全感,恐怕會讓一個原來理智的老闆,在某些時刻裡變得更歇斯底里。說到這裡,心裡都開始同情起老闆了,雖然對我去柏林旅行,公司還扣我薪水這件事有點耿耿於懷,老闆既然這麼斤斤計較,就不該下班還找我辦事,害我不想計較都不行。(不能再寫下去,雖然心裡澎湃洶湧,對數位落差在老闆與員工權力關係中的影響這個議題,有很多體認與見解,但有些事不說還是比較好,這樣的議題值得研究,但也很難研究,或許我們可以研究數位落差在老師和學生權力關係中的影響也不錯,不好意思,話題真的扯遠了,沒辦法,坐到電腦前特別容易任想像天馬行空,越來越深陷宅女的症狀又發作了。)
想想嚴守一和老婆于文娟之間透過手機產生的關係,還真有點像老闆和伙計之間的關係,總是在控制與擺脫控制間來回;透過手機進行的三角關係也更典型,總只是在其中兩方間互相交流,第三方永遠被封閉排除在外,除非意外讓第三方侵入,原來的權力結構馬上就瓦解改變,非常有趣。
特別對于文娟生完小孩後,拒絕接受嚴守一的手機相贈有感,拒絕接受就是要徹底擺脫控制,兩人間沒有手機,就沒有了聯繫與牽絆,于文娟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
手機[1]這本書的作者,對手機和網路的許多論點,我一直覺得怪怪的,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覺得因為這本書出版的年代,讓許多論點看起來就是不夠嚴謹,這也是許多談新科技的文章,或有關新科技的電影,稍過一兩年,更別說超過三年以上,都是看起來怪怪的。
書上對上網一定要被固定在一個地方的這個事實,其實在通信進入
再看手機本身,使用一個多頻手機(電信基地台或WIFI、WiMAX無線上網的多頻傳輸)手機,透過網路打Skype電話,到底算傳統的手機還是網路?事實上,第一支Skype 手機前些日子已經在英國上市,手機和網路之間的糾纏和連結,也似乎不像「手機」這本書描繪得如此涇渭分明。
2007年第一季全球使用網路的人口已超過十一億,手機全球用戶也已突破三十億,手機大約以三倍的普及率領先網路,而網路的使用者中到底有多少比例會進步到行動上網,相對於手機,網路的使用有門檻,人數也較少,行動中講話比起行動中上網當然也更是合理的需求,網路在發展上受限諸多條件,相對於手機勢必是弱勢,然而,有幾個事件讓我們不能不忽視網路勢力,或者說電腦(computer)界的勢力或精神是否會顛覆電信(communication)界的遊戲規則。
一個是iphone上市,號稱第一個週末就賣了五十萬支,但AT&T(綁約)在開賣後前兩天開通服務的用戶僅十四萬六千戶,是蘋果誇大銷售量,還是有許多人買了卻放棄手機的功能,後來從蘋果推出 iPod Touch沒有手機功能的iphone來看,還有全球各地玩家紛紛破解,可以用 local 電信公司的sim卡取代AT&T的,可以看出還真的有不少人買了iphone,卻不用它的手機功能,或是說不用AT&T的通訊服務,以台灣來說,全中文介面也在手機上市沒多久就有玩家寫出,更別說許多第三方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蘋果公司賣手機最後成不成功,還有待時間來證明,但把網路或電腦軟體界的許多遊戲規則帶進了電信界,而且形成風潮是毋庸置疑的,這會不會開始讓一向壁壘分明的電信公司,因為程式寫作玩家們的紛紛投入,開始質變到量變。
還有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江湖傳言,就是Google要出Gphone的事,前幾天終於破案,原來不是實體的手機,而是一個在手機上的開放平台Android,明天要去參加一個叫土虱的開放原碼社群辦的演講,就是Google工程師要介紹這個平台,或許等我聽了以後可再補充相關資訊,但重要的是,一向以通話費為主要收入的電信公司,面臨來自網路最大的巨人Google,挾網路廣告的經驗,網路分享 開放原碼的程式撰寫風氣,還有網路不收費的習慣,開始向長久壟斷的電信公司進逼,會產生甚麼樣的結果值得期待。
手機作為可見的未來行動終極的device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但電信的遊戲規則會不會被網路取代,我們可以wait & see ,以個人跟電信公司打了半年多交道的經驗,非常希望他們跌重重一跤受點教訓,比起網路的自由分享與無限的創意,電信公司真的是故步自封的恐龍。
[1] CELLPHONE :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Mobile Medium and How It Has Transformed Everything ! Paul Levinson 著 何道寬譯
[2]中華電信
TVBS新聞台上週末播周杰倫演唱會的新聞
一直叫人家小天王、小天王
聽了真是怪怪的
一個新聞台多年來不改口
也真是不與時俱進、故步自封
周杰倫(
算算今年也28歲了
1997年8月參加TVBS-G的選秀節目《超級新人王》被主持人吳宗憲發掘進入樂壇。
進演藝圈九年,出道也六年。
算是台灣流行音樂圈目前最有影響力的男歌手
叫他巨星都不為過,別再叫人家「小」天王了。
或許比起一些老歌手他還小
但娛樂圈是比實力不是比輩份
或許這是東西方最大的不同
在西方他可能早被叫做
King of POP 了。
終於寫一篇比較符合部落格名稱和我工作的行業比較有關的短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