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內進戲院看兩部國片,還是自掏腰包,應該是二十多年來首次吧!
國片似乎突然紅了,一些新導演似乎突然有希望了,這在嚴重不景氣的低迷社會氣氛下,在被扁家洗錢新聞疲勞轟炸多日的台灣,感覺似乎更珍貴。
其實「海角七號」和「冏男孩」這兩部國片,在製作經費拮据的市場環境下,充其量也只是兩部小品,巧合的是這兩部片都是導演兼編劇,寫出自己想說的故事,拍出自己寫出的故事,所以應該在創作的過程中衝突較小 完成度較高。
這兩部片都有一個好故事,編劇導演又把故事說得流暢,沒有太多花俏的手法,沒有過多的理想或壓力(影展得獎片的通病),就是忠實呈現一個目前台灣的社會裡可能發生的故事。在台灣國片的製作環境下,一群從業人員交出他們應有的專業成績,也就只是這樣,居然感覺是這麼的難得,而且感動這麼多的觀眾走進戲院,真的值得大家好好想想。
看看你的身邊,多少浮誇的人與事,從上到下說話都不算話,還有人知道承諾是甚麼?實事求是反而是高調?說出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如此隨意,作出一件損人不利己的事如此輕易,整個社會透過弱智媒體的強力放送,好像真的病入膏肓,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就只是默默的盡著本分,這樣的氛圍就足以撼動人心。
餐廳就是要菜好,歌星就是要嗓子好,就是這麼簡單,卻反而似乎是個難以達到的高標準,希望這些新導演,繼續忠於自己的創作,做好分內的事,說好聽 拍好看的故事,也就只需要這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