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資訊洪流也氾濫成災?

這次水災重創南台灣的同時,各式各樣的資訊也同時爆天量、海量,充斥在各種載具、渠道,空間裡氾濫成災,用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明,當有限的119報案電話被擠爆,焦急的災民一定到處想辦法打電話求救,收到求救訊息的親友一定會幫忙再往外傳遞,訊息遞增的結果,資訊的流就氾濫到電視台的Call In電話,與各式各樣的訊息傳遞管道,而網際網路可以說承載了最多的資訊洪流。
我擔任志工的台灣數位文化協會,這次架起的「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gbt.tw因緣際會,在資訊的洪流中作出了一個行動,就是打破網路以往「量」的迷思,而以「效」「用」作為篩選資訊的原則,用關鍵字、用程式先把大量的雜訊洗掉,留下相對有用的求救和通報災情訊息,然後再經過人工比對、求證後,將資訊提供給我們能接觸得到的地方政府災害應變中心,後來更先後應兩級政府(註)邀請代發相關救援資訊,成為一個雙向溝通的資訊平台,不重「數量」重「效果」的想法,是協會前些日子舉辦歐巴馬網路研討會,由美國的網路先行者給我們的啟示,剛好能夠運用到這次的實際行動。
說到效能,這次風災,不同的媒體、不同的資訊平台都展現了他們個別最大的效能:
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因為時間和篇幅的限制,必須把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所以最嚴重的災區一定是能見度最高的資訊,也最容易帶起人溺己溺的情懷,所以超高金額的募款成果,對顢頇政府加快救災腳步施加壓力,就成為傳遞資訊外,最大的邊際效益。
PTT在這次風災中,幾乎證明了他們是台灣最大的志工動員組織,一大群組織鬆散卻紀律嚴明的「鄉民」,幾乎淹沒了所有災區需要志工的單位,網路動員的「效能」展現了虛擬社群的實力。這次PTT鄉民動員速度快過慈濟,風災當天電子媒體也只有東森新聞台一家沒打烊,其實跟政府動作慢的原因是一樣的,就是還沒有感受到風災的規模與嚴重,而網路訊息因為傳遞太快,點對點的集體訊息交換行動,讓所有網路的救災行為,快過一般媒體與救災系統的線性、樹狀通報結構。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透過這次進駐兩級政府,協同災害應變中心作業,我們發現救災領導或許癱瘓或延遲,但救災體系是有相當的專業和自主流程,直昇機升空,需要圖資、GIS定位資料、等高線圖才能救人,Google Map只能輔助;救災體系接獲報案,登記有案後就一定會按一個標準處理,而所有的處理資訊也都有文字紀錄,只是政府沒有意識到受災人民及其親友有極度焦慮的需要,我們適度彌補了這個缺口,幫助有效資訊的傳遞,非常感謝各電視新聞台在了解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效訊息後,透過跑馬傳遞給電視觀眾,還有許多網路資訊平台使用並發佈我們提供的官方資訊。
身處資訊時代,每個人、每個媒體都可以是資訊的生產者和轉載者,也同時是資訊的接收者和消費者,資訊洪流因為天災而到處亂竄,現在隨著惡水退了,衷心希望下一次的資訊洪流來臨時,我們面對的不是災難,而且也已經作好駕馭資訊洪流的準備。

註:gbt.tw「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應中央、台南縣、屏東縣、高雄縣兩級政府的災害應變中心邀請代為發佈官方資訊。

延伸閱讀:

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0819-2000:我們正在做,已經做的事情(10)(完)

八八水災的網路動員:我所知道的「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幕後故事
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的經驗

救災、救護和救難的安全體系全面崩潰
ADCT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所扮演的救災角色
政府是該禁還是不該禁網路災情通報系統?
屏東體育館令人感動的熱情志工~(照片多)
成立災害防救署?先弄個救災資訊網站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