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新老闆南下視察時,他隨口問我對中時裁員的看法,我也隨口回答一些感性的想法,結果新老闆希望我提供有『高度』的策略性看法,不要只是同業間泛泛的感性發抒,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既然有思考,就把回答寫進部落格。
這事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從中時內部來看,中時會裁員縮編是遲早的事,不要說內部員工,外部同業都早有聽聞與感覺,面對這樣的感覺,如果你是中時員工,你會坐以待斃 鴕鳥心態,還是趁早突圍,個人以前的深刻體會是,一旦你選擇了因循苟且的負面態度,大部分的同事也選擇了相同的態度後,中時內部改造的工程就不可能成功,也就是說,一定會死,只是早死或晚死以及死多少的問題。從起碼一年來,中時報紙呈現出來的『成果』,我的判斷是沒多大改變。
另外一個層面是:站在競爭對手的位置思考,一樣面臨嚴酷的大環境,內部員工也幾乎都是台灣的媒體從業人員,蘋果日報為什麼還有可觀的盈餘,還在拼命找人,如果是黎智英,他會怎麼處理中時的問題,我如果是他,我會全部解雇重新聘僱,這樣才可能有新的開始,媒體的報導就不會只聚焦在勞資的問題,而是一個媒體大破大立的問題,所有解聘員工要來爭取新的聘僱機會,遊戲規則才能徹底從頭建立。
我的思考與意見看起來很狠,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不承認現實,不置之死地,失去工作的員工不會重生,中國時報當然也不會。
1 則留言:
這個事件讓我想到水煮青蛙。這年頭學習力很重要。
張貼留言